使用方法与施工要点
1,表面处理
表面处理是较关键的工序,包括加固构件粘合面处理及钢板粘合面处理。
对于混凝土构件粘合面,应根据构件表面的新旧程度,坚实程度,干湿程度,分别按以下四种情况处理:
(1)对很旧很脏的混凝土构件的粘合面,应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,刷除表面油垢污物;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,除去2~3mm厚表层,直至完全露出新面(处理后,若表面严重凹凸不平,可用环氧修补砂浆进行修补);在粘贴前粘合面用擦拭干净待完全干燥。
(2)如果混凝土表面不是很脏很旧,则可直接对粘合面进行打磨,去掉1~2mm厚表层,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,擦拭干净待完全干燥。
(3)对于新混凝土粘合面,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,打磨去除浮浆,粉尘后,擦拭干净待完全干燥。
(4)对于湿度较大的混凝构件或龄期在三个月内的混凝土构件,因一般树脂类胶粘剂在潮湿的基层上粘结强度会大幅度降低,故除满足上述要求外,尚须对混凝土构件进行人工干燥处理。
对于钢板粘合面,应根据钢板锈蚀程度,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法处理:
(1)如钢板未生锈或轻微锈蚀,可用喷砂,砂布或平砂轮打磨,直至出现金属光泽。应在钢板表面打磨出尽可能大的粗糙度,打磨出的纹路尽量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。较后用擦拭干净。
(2)如钢板锈蚀严重,须先浸泡20分钟,使锈层脱落;再用石灰水冲洗,中和酸离子;较后用平砂轮打磨出纹路。
2,卸荷
为减轻和消除粘钢板后的应力,应变滞后现象,粘钢板前宜对构件适量进行适量卸荷。
3,配制胶胶粘剂
粘钢结构胶为双组分,须在现场按比例混合均匀才能固化,其配胶方法可参照如下操作:
配胶前准备好案秤,配胶用的干净容器(一般用塑料盆或铁桶)干棉纱,抹刀,搅拌器具等。称料前应对A,B两组分分别进行充分的上下搅拌。注意A,B取胶器具不能混用。
在洁净容器中,按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配胶比例分别称量A,B两组分。采用手工或胶料搅拌器按同一方向进行搅拌,搅拌至基本均匀后,将胶料全部翻倒至另一容器再继续搅拌至色泽完全均匀一致,以确保没有混合不匀的死角。采用胶料搅拌器时,搅拌转速应用慢速(400-600转/分钟),搅拌时间3-5分钟左右。应特别注意:配胶比例不正确或搅拌不均匀会严重影响结构胶性能。
每次配胶都必须称量,随配随用,且配胶量不宜过多,否则难以搅拌均匀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配好的胶需在适用期(夏天约为50分钟,冬季约为90分钟)内用完。
4,粘贴钢板
胶粘剂配制好后,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粘合面和钢板粘合面。为使胶粘剂能充分浸润,渗透,扩散,粘附于粘合面,宜先用少量胶粘剂在粘合面来回刮抹;再添抹,可使钢板条黏结面上的胶中间厚,边缘薄,板*的抹胶厚度为3~5mm;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。
钢板粘贴后,用铁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,如无空洞声,表示已粘贴密实,否则应剥下钢板,补胶并重新粘贴(所有操作应在胶粘剂的适用期内完成)。
5,固定与加压
钢板粘好后立即用卡具,支撑或膨胀螺栓等固定。并适当加压,以使胶粘剂刚好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。膨胀螺栓一般兼作钢板的较久附加锚固措施,其埋设孔洞应与钢板一同于涂胶前配钻好。
6,固化
可在常温接触压力下固化,施工后应立即固定,固化期间避免扰动。25℃时,固化一天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,三天即可受力使用;环境温度降低时,固化时间会相应延长。若环境温度低于5℃,应采取红外线灯(或碘钨灯)加热等加温措施或使用低温固化改性产品。
产品性能指标
性能 |
项目 |
试验条件 |
技术指标 |
胶 弯 体 曲 性 强 能 度 |
拉伸强度Mpa |
25℃三天 |
≥30 |
压缩强度Mpa |
25℃三天 |
≥65 |
|
粘 结 能 力 |
受拉弹性模量Mpa |
25℃三天 |
3.5×103 |
钢-钢剪切强度Mpa |
25℃三天 |
≥15 |
|
钢-钢拉伸强度Mpa |
25℃三天 |
≥35 |
|
钢-钢不均匀 扯离强度KN/m |
25℃三天 |
≥20 |
|
钢-混凝土 正拉粘接强度Mpa |
25℃三天 |
≥2.5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|
|
工艺 要求 |
施工环境温度 |
℃ |
5~35 |
不挥发物含量(固体含量) |
% |
≥99 |
|
耐老化 性能 |
人工湿热老化抗剪性能 |
2000h |
强度下降≤10% |
包装,运输,储存,安全
1,本产品采用塑料桶或铁桶包装,包装规格应客户要求可另行商定。
2,本品应密封贮存在环境温度5-40℃的干燥,清洁的库房内,不得露天堆放或雨淋,包装开启后不得长时间存放;不同品种胶粘剂及A,B两组分应明显标识存放,避免混杂。自生产之日起,包装完好时有效贮存期为12个月。
3,本产品不属于易燃,易爆,有毒危险品,能以一般交通工具运输,运输途中不得损坏包装,曝晒或雨淋,不得倾斜或倒置。
4,本产品施工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(如配戴口罩,手套,护目镜,安全帽等),现场注意防火并保持良好的通风。若不慎弄上皮肤或衣物,擦拭干净并用大量清水冲洗;若不慎误食或溅入眼睛,请立即就医。